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旗县动态

多伦县村卫生室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锡盟卫计委 发布时间:2016-04-07
  

    为全面落实全县“十个全覆盖”工程,多伦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针对全县村卫生室的建设、设备配备及使用情况,乡村医生数量、收入、业务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等情况对我县村级卫生室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通过走访村卫生室、与乡村医生举行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村医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多伦县村卫生室基本情况

  (一)村卫生室建设情况

  多伦县5个乡镇中农业人口约7.19万,有行政村64个,全县建有村卫生室70个、社区卫生室3个,有乡村医生78名,村卫生室实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

  20102016年共有48个村卫生室列入国家投资标准化村卫生室房屋建设项目,应投入建设资金402万元。多伦县实际建设卫生室49所,投入建设资金271.75万元(尾欠建设单位建设资金130.25万元)。尾欠资金具体为:20167所建设资金56万元、短缺地方配套资金74.25万元(其中:2013年地方配套36万元、2014年地方配套10.25万元、2015年地方配套20万元;短缺已建成目前没有上级项目的1所卫生室建设资金8万元)。64个行政村中未建设标准化卫生室的15个行政村为:十五号村、大北沟村、学田地村、河槽子村、平甸沟村、牛槽洼村、牛眼睛村、黑山嘴村、中村、西村、新仓村、东仓村、水泉村、青龙背村、一家河村。已向发改部门申报“十三五规划”项目。

  已建设村卫生室使用情况:2010年建设10所卫生室(花塘沟、白石头沟、西山根、小河村、三道沟村、榆树林村、前九号村、温塘河村、公吉诺村、大河口村)中,三道沟村卫生室因建设地距离村医家较远未使用,其余全部在用;2014年建设10所卫生室(黑风河村、白城子村、白音卜罗村、上都河村,砧子山村、老北沟村、炮台村、光明村、二道洼村、大孤山村)中,炮台村卫生室因建设地距离村医家较远未使用,其余全部在用;2015年采取乡镇集中建设与部门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共建设29所卫生室(乡镇建设16所:南山根、白音坤兑、九号村、大石砬、小石砬、大官场、小官场、马群后沟、牛心山、羊盘沟、大耗来沟村、黄羊沟、胜利、富泉、南村、北村;卫计局建设13所:白沙梁、十七号、五号村、黑山头、蒙古营、北石门村、团结村、新民、双井子、小营盘、盆窑、滦河、铁公泡子)中,只有7所投入使用:大官场、小官场、大耗来沟村、团结村、南村、新民、胜利。其余卫生室因受完工期较晚影响未投入使用。

  (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情况

  1、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在执业资格方面,具备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在人员学历方面:大专9人,占11.5%;中专54人,占69.3%;高中及以下15人,占19.2%。在人员年龄结构方面:60岁以上乡村医生15,19.2;4660岁乡村医生28,35.8%以上,45岁以下乡村医生35人,占45%,部分偏远乡镇乡村医生老龄化更为严重,50岁以上乡村医生占90%。

  2、乡村医生收入情况。目前收入来源包括四部分:一是乡村医生每服务1000人农业户籍人口补贴8000元(自治区2400,盟、县各2800元);二是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服务人口19元/人;三是执行国家基本药物补助,按村卫生室进药总额的30%补助;四是基本医疗、一般诊疗费收入。

  (三)中医服务及门诊统筹开展情况

  目前,多伦县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中具有从事中医服务资质人员64人,占从业人员82%,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人、执业医师5人。从事中医服务的卫生室有31所,开展中医服务的比例达44%。现有卫生室中能够开展门诊统筹的卫生室49所,占70%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医生数量逐年减少,新老更替机制不畅、青黄不接。由于乡村医生收入逐年降低,年轻的村医和部分偏远乡村的村医流失逐年增加,新毕业大中专毕业生由于没有相应待遇不愿意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乡村医生队伍无法得到补充,且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严重,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如不尽快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建立对应的村医补充退出机制,将面临大量偏远乡村没有乡村医生服务的局面。

    二是乡村医生收入下降明显。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流人口严重,偏远乡镇外流人口达到50%以上,加上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药品零差率销售后,造成了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收入明显降低。现行政府补贴政策不能完全弥补村医执行药品零差价后的损失,服务人口少的乡村医生相对的政府补助更少。同时县财政困难,存在补助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到位现象,这都造成乡村医生生存艰难。

    三是村卫生室目前绝大多数为政府支持、个人举办,运行费用没有任何补助,特别是冬季燃煤取暖费用无法解决,乡村医生一年的收入解决冬季燃煤取暖费后所剩无几。部分服务人口少的村卫生室甚至一年的收入不够取暖费。同时村医未纳入养老保险范畴,乡村医生目前的身份还是农民,除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服务补助外无其它工资等福利待遇,导致很多村医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是保障乡村医生医疗风险的政策还不完善,执业活动中医疗风险大,近年来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或事故频发,给乡村医生带来很大精神压力。

  五是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较差。按照国家标准化村卫生室6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全县达标村卫生室49个,剩余村卫生室均为村医自建,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不足40平米、业务用房与生活用房混合。房屋为自家房或租房,无公房。

  六是提供中医服务能力较弱。受服务人口少进药后积压严重等因素影响,村卫生室提供中医服务的热情不高,服务能力不强。

  三、对策及建议

  根据“十个全覆盖”工程要求和多伦县实际情况,2014年~2016年,利用三年完成我县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就县村卫生室建设及村医待遇、培养等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村卫生室补助机制。一是按照自治区每服务1000农业户籍人口下拨8000元补助标准,对服务人口较少地区通过财政补偿补齐原则,给予村卫生室一定补贴。经过测算,约有50%的村卫生室服务常住人口平均不足500人,每个村卫生室需要补贴4000元。二是建立村卫生室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保险金由政府和个人按比例负担。政府为每个村卫生室补助一定的保险费用,个人缴纳一部分。

  (二)建立乡村医生退养机制。目前困扰村医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这一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出现“人散、网破”的现象。建议积极创造条件,为村医办理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确保村医队伍的稳定。

  (三)建立乡村医生培养机制。采用定向培养的方法,从本地选派人员,开展农村订单定向中专医学生免费培养,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政府承担培养乡村医生的学费、生活补贴、住宿费。

  (四)建立村卫生室冬季燃煤补贴制度。根据县村卫生室运行实际情况,建议政府建立村卫生室冬季燃煤补贴制度,每个卫生室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冬季燃煤补贴。确保已建设标准化卫生室冬季能够正常运行。

  (五)建议进一步搭建农村中医药服务平台,推动中医药在村卫生室的使用力度。在村卫生室医疗服务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民医疗保健水平,又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