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健康教育

夏季警惕胆囊炎病情加重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7-05
●夏季易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胆汁浓缩,是诱发胆结石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应该及时补水,预防胆结石。少数长期慢性胆囊炎及合并胆道结石阻塞的患者,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或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生   ●绝大部分患者有胆绞痛病史,以及厌油腻食、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有的患者右上腹和腰背部隐痛或不适。慢性胆囊炎的治疗要依据起病的因素及合并症等因人而异,针对具体病情,采用适当灵活的治疗原则   体力透支情绪烦躁   都会诱发胆囊疾病   四招预防胆囊炎发病   >>> 时令健康   体力透支情绪烦躁   都会诱发胆囊疾病   据吴荣举教授介绍,胆囊炎的发病一般在季节转换时最多,但近一阶段由于天气较热,胆结石、胆囊炎患者发病率大幅增加,尤以老年患者居多。他提醒人们,夏季易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胆汁浓缩,是诱发胆结石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应该及时补水,预防胆结石。   吴荣举指出,以往夏季是胆囊炎的发病淡季,今年由于前一阶段的天气闷热,一些老年人体力透支,抵抗力差,使得胆囊炎发作;同时,天气炎热容易引起烦躁情绪,也会诱发疾病。也有部分患者年龄偏大,病情较重,特别是突发急症,多伴有胆道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杂症。这样的患者手术风险大,恢复比较慢,应该在平时就加以防范。   他介绍说,慢性胆囊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约有70%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该病症状常不典型,绝大部分患者有胆绞痛病史,有厌油腻食、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也有患者右上腹和腰背部隐痛或不适,但很少有畏寒、高烧和黄疽。慢性胆囊炎的治疗要依据起病的因素及合并症等因人而异,针对具体病情,采用适当灵活的治疗原则。   慢性胆囊炎如能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彻底或机体抵抗力降低,可引起反复发作。少数长期慢性胆囊炎及合并胆道结石阻塞的患者,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或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生。      >>> 疾病预防   四招预防胆囊炎发病   近几十年来对胆囊炎、胆结石形成机理的研究,人们已认识到饮食营养与胆囊炎、胆结石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胆固醇结石与人们的过度营养有关,而胆色素结石又与食物中蛋白质的缺乏不无联系,胆色素结石的发生还和胆道蛔虫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吴荣举说,基于这些认识,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预防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生会有一定的作用。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黏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黏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黏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吃得过多,特别是食物中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此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对防止营养过度也有一定的帮助。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   (4)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色素结石也很有帮助。   此外,保持舒畅的心情,多吃水果等,都对预防胆囊炎、胆结石有好处。      >>> 西医治疗   手术疗效取决于时机与年龄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要依据起病的因素及合并症等因人而异,针对具体病情,采用适当灵活的治疗原则。吴荣举教授介绍,有些患者缺少疾病常识,在症状较轻时不予治疗,或者自己到药店买药,这都可能延误病情。他说,对于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应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为主,临床症状显著者采用手术疗法,而对胆囊病变较轻的患者,手术后症状不能解除。对结石性慢性胆囊炎,可试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吴荣举指出,手术疗效取决于患者年龄、手术时机,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越晚,效果越差。同时,他说中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做好预防或在慢性期进行药物治疗。但是对于多数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采取保守的治疗办法,目前中医中药如果能够准确分型,因型下药,可以治愈胆囊炎,减少手术痛苦并节省医疗费用。      >>> 中医治疗   综合调理方能标本兼治   中医将胆囊炎、胆结石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肝淤气滞型、肝胆湿热型、肝阴不足型、热毒内蕴型、血淤阻滞型等。一般情况下,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中医,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舌苔检查、病史询问、服药情况、B超检查等之后,确定患者的发病因素,并依此进行综合调理,标本兼治。吴荣举教授根据多年丰富的临床实践以及对肝胆病的不断深入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防治方法,从理论到临床经验都进行过系统而全面的总结,筛选了一批利胆溶石且有效易行的中药和效果良好的方剂,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运用不同的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比较明显。   吴教授认为,对于那些无需手术或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中医中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副作用少,采用抗菌药物以及疏肝、清热、利湿的中草药治疗,舒肝利胆,通腑泻热。目前,胆囊炎的治愈效果非常明显。对于胆固醇型的胆结石,利用中药溶石也有着很明显的效果,但治疗时间往往比胆囊炎要长。此外,中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费用比手术费用更低。   >>> 特别提醒   ◆三类人要常做B超检查   老年人、肥胖或更年期女性、减肥者,这三类人群是易患人群,这些人应该定期做胆囊B超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自行用药当防范副作用   目前人们常用的消炎利胆片,长期或较长期(半年)连续服用,可导致胆囊萎缩、胆囊收缩功能降低;严重者胆囊完全萎缩,功能丧失,萎缩的胆囊更易发生癌变。对这些副作用患者却往往感觉不到,而经B超检查比较才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