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一项关乎生态环境改善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工程——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该项目总投资4580.8万元,占地面积约527亩,自2024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便备受各方关注,预计将于2025年7月建成投运。
走进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映入眼帘。项目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各个功能区域错落有致。据东乌珠穆沁旗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王浩伟介绍,项目内,厌氧生物塘兼调节塘面积达0.37万平方米,它宛如一个庞大的“生态处理器”,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在相对无氧的环境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后续处理环节奠定基础。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面积为1.6万平方米,这里将会填满特定的基质,种植各类耐污植物,污水在垂直方向缓慢渗透,通过湿地系统,在植物根系、微生物以及基质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兼性塘面积0.42万平方米,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交替的环境中,进一步净化污水中的污染物。人工砾石床占地0.4万平方米,利用砾石的吸附和过滤特性,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和过滤,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表流人工湿地兼好氧塘面积最为广阔,达3.01万平方米,渗透塘0.45万平方米,通过土壤渗透等自然过程,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该项目在治理手段上采用了多元化的方式,其中微生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区域的微生物将会在各自适宜的环境中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植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多样化的水生植物不仅能够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还能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场所,同时美化环境。此外,项目还会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剂,辅助处理一些难以降解的污染物,确保废水处理达到预期效果。污水处理厂尾水经人工湿地深度净化,各项指标如COD、BOD₅等全面满足相关严苛标准,达到了高标准水质,这就使得它可以安全用于全旗的绿化浇灌,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生态污水高效再利用。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带来的效益将是多方面的。从生态角度看,周边的水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优化,生物多样性有望增加。从景观层面而言,项目将形成一定的景观效应。清澈的水面、郁郁葱葱的水生植物,将会把这里打造成一片美丽的湿地景观,为全旗的广大群众提供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届时,老百姓在闲暇时光可以漫步在湿地周边,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享受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福祉。